《西藏日报》 《西藏日报藏文版》 《人民日报藏文版》 《西藏商报》 《西藏法制报》 《西藏法制报藏文版》

2019年12月20日

江孜小伙罗珠:

在更广阔的平台展示自己

“其实我已经是个准陕西人了。”罗珠,个子不高,敦实微胖,一身警服显得比实际年龄更为稳重。不过,面对记者的采访,这个24岁的藏族小伙子却是这样笑着开了头。

2013年,罗珠考上了位于陕西咸阳的西藏民族大学,这个陌生的城市开启了罗珠截然不同的生活,每天和同学一起奔波在上课、食堂、宿舍的三点一线,新鲜的大学知识充实了他在这里的每一天。

转变出现在大二那年。经过层层选拔,罗珠争取到了中国人民大学交流学习的机会,为期一年。“这一年对我的触动很大,外面的世界那么大,为什么我们总是把自己的追求放在那方小天地上?”罗珠挠挠头,嘿嘿一笑:你看,现在我可不就又来了咸阳嘛。

2018年“不安分”的罗珠找到了一条新的道路:参加从西藏籍少数民族高校毕业生中录取区外公务员的考试。这一次他顺利考到了咸阳市渭城区公安分局,成为一名守护咸阳百姓的公安民警。

“大学我学的是法学专业,也算是对口就业了。”重回“故乡”,罗珠倍感亲切。

最初他分配在渭城分局刑侦大队,跟着老民警看守嫌疑人、做笔录、询问。“不同的案子,不同的嫌疑人,询问的技巧可都不一样。”不过还没开始独立办案子呢,罗珠又被调整到咸阳市公安局渭城分局文汇路派出所。“派出所的辖区里正好有西藏民族大学,领导考虑到我在这里上过大学,回来做社区民警,工作开展会更顺利。”

……

这些看似粗枝大叶的民警们,用他们特有的方式让罗珠的心也彻底“安定”了下来。

为了让这个只有24岁的藏族小伙子更好地适应接下来的工作,派出所所长张涛让罗珠先在办案队磨炼磨炼。“现在我接触得最多的就是盗窃啊、打架斗殴这样的小案子。”罗珠说,盗窃案还好办,一般就是查监控、到网安支队做人像对比,基本都能处理得过来。“遇上打架斗殴需要调解的时候就恼火一点。”原来,虽然在咸阳呆了近5年,从小生长在西藏的罗珠对陕西方言还是不太溜:“咸阳当地的话还好,其他地方的就不太懂,尤其是吵架的人都比较激动,语速又快,我一听就懵了……”

这几个月干下来,罗珠明白了所长的良苦用心:社区民警那可是天天和老百姓打交道,都是些琐碎的、细小的事儿。“听不懂他们的话,怎么能走巷入户地了解情况,又何谈对居民的信息了如指掌!”

在咸阳工作的日子过得很快,每周老民警会给新分来的年轻民警上课,讲讲治安处罚法等日常用得多的法律知识,大部分时间罗珠都是在接处警,偶尔也会被安排去西安执勤。空闲的时候他也跟师父、同事交流,多听多练陕西话,解决自己的语言“短板”。

父亲依然会打电话嘱托:内地人多、案多,技术也先进,你要多学点专业本领,以后回到家乡也能多做点贡献。父亲是江孜县电力公司的退休职工,对儿子在内地就业是支持的,但也总想着哪天孩子还是能回去身边工作。

对于父亲的期盼,罗珠可以理解,但他觉得父亲始终没有转过弯来。“到区外就业,五险一金、住房补贴、年休假、探亲假、婚假照样都有,创业还能享受国家、自治区的补贴政策,这未尝不是一个好的选择!”